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玄奘三藏圖》、經卷、拂塵、傘、與香爐


今年二月初到故宮南院參觀〈日本美術之最〉特展,仔細觀賞東京國立博物館特藏《玄奘三藏圖》,有幾樣小東西特別引人注目: 經卷、拂塵、傘、與香爐。
     玄奘右手當胸持著經卷、背上擔負的經卷,是他行走如此千里迢迢艱辛道路的動力。常常出門前,我會想到這幅畫,問自己,這次出門,是要去甚麼地方取甚麼經?
     左手持拂塵,實用目的是搧涼、驅趕蚊子?維基百科的基本解釋如下:
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這幅畫像中拂塵的特點之一是漫漶的塵尾,可以比較西安大雁塔內的《玄奘負笈像》,就可以察覺。此外塵拂的發音和「臣服」、「沉浮」一模一樣,此巧合無意間點到佛教的人生觀點。





推薦閱讀:
https://read01.com/d0aRn7.html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玄奘畫像原作《玄奘三藏像》,高精度數位後背掃描。此畫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工筆重彩,色澤典雅。據記載為我國宋代無名畫家所繪,鐮倉(1185-1333)後期,由當年到中國的日本僧人,帶回日本國流傳迄今;也有資料上說這幅畫的作者,是日本鐮倉時代宮廷畫家高階隆兼。《玄奘三藏像》  日本-鐮倉時代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絹本著色  135.1CM×59.9CM   鐮倉時代 14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圖描繪的是身負塞滿經典典籍的笈,穿著綁腿踏著草鞋的遊僧。僧人打扮的上部蓋有大型的圓形笠,香爐從此處垂下。僧人脖子上戴著骷髏串成的項鍊,腰上配刀,右手執佛塵,左手持經卷,舉步向前。背景繪有綿延的山嶺。

    據說這樣的姿態,表現的是為了求法從中國越過中亞的沙漠抵達印度,並在印度各地巡遊終於獲得諸多經卷並將其帶回中國的玄奘三藏之姿。玄奘三藏的畫像,除了此類旅行之姿外,還有手持被稱為梵筐的印度式折本經典的立像,以及端坐於禮盤上的坐像,共3種,本圖是現存的玄奘像的代表性優秀作品。

    畫像中眼鼻及口唇處纖細的描寫,栩栩如生,肌膚部分的輪廓線條採用褐色,沿著線條施有同色系的淡色暈染表現出立體感的描寫手法,衣服及笈等主要部分採用綠、群青、褐色等冷色系的色彩,多用白色的纖細色彩圖案及對細節部分的描寫等特點,可謂是深刻地反映了與宋至元時期佛畫、特別是製作於中國寧波舶至日本的一系列佛畫相通樣式的作品例。

 (◎注:以上三段說明文字,引自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

畫中的玄奘大師,赤足芒履,身負滿載佛經的行笈,前懸燈盞,生動表現了玄奘日夜兼程、堅定取經的形象,使人們對這位跋涉數萬里、歷盡艱辛的文化交流使者,產生由衷的崇敬和欽佩。畫面135.1 x 59.9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這幅古畫流傳已久,並被佛教界、史學界所廣泛接受;曾登上過各種歷史課本和史學著作,連今天西安大雁塔內的《玄奘負笈像》碑刻,都是以此為藍本雕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