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氣候變遷與傳染疾病的關聯

這幾天讀一篇2010年的文章
Supplementary reading—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EJM


  • 雖然是七年前的文章,但是討論的氣候變遷,至今仍是世界最重大的議題之一。
  • 這篇文章的關注是氣候變遷與疾病,特別是昆蟲或是水相關的傳染疾病( vectorborne and wate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這兩類型的傳染病的規模往往構成區域性或全球性的流行病(epidemic或pandemic),不容小覷。
  • 但是,似乎目前為止,此問題沒受到重視:
  • The 2009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in Copenhagen ended on December 18 without passage of a binding resolution for tackl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With the debate over U.S. health care reform raging, this event went largely unnoticed by the U.S. health care community. However, climate change will have enormous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for the burden of vectorborne and wate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_____
further readings:
http://www.who.int/globalchange/environment/en/chapter6.pdf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p0912931#t=article

2017年8月9日 星期三

鶴草Pecteilis susannae =Habenaria susannae

李惠林認為鶴草是龍頭蘭(學名:Pecteilis susannae =Habenaria susannae)為蘭科白蝶蘭屬下的一個種。我之前筆記列出的鶴草(學名:Silene fortunei)為石竹科蠅子草屬的植物。





從外觀觀察,龍頭蘭(學名:Pecteilis susannae)的花的確比較像;從分布地點觀察,龍頭蘭是中國南方植物,似乎也比較合理。
       基本上龍頭蘭(學名:Pecteilis susannae)開白色的花,和《南方草木狀》的文字「其花麴塵色,淺紫蔕」有點落差。但是細細閱讀李惠林的英文翻譯:
The flowers are pale dust-colored with a light purplish base.
花雖非純白,但是淡淡的麴塵色,基底有些淺紫色,不正是白色花朵的細緻描述?

       另外,李惠林引用《廣群芳譜》等文獻說明,別名還有白蝶花,日本人稱之鷺草(heron plant)
段公路《北戶錄》紀載的資料鶴子草如下:

鶴子草,蔓花也,其花麹塵,色淺紫,帶葉如柳而小短,當夏開。南人云是媚草,甚神,可比懷草、〈夢草似蒲,晝縮入地,夜乃出。亦名夜草。懷之則知夢之吉凶,立驗也。漢武思李夫人,東方朔乃獻一枝。帝懷之,夜夢夫人。因改此名為懷草也。〉夢芝。〈習鑿齒《襄陽耆舊傳》曰:襄王夢一婦人,曰︰「我,夏帝之季女也,名瑤姬。未行而死,封於巫山之臺,精魂為草,實為莖芝,媚而服焉,必與夢期。」其冢在宜城縣。〉採之曝乾,以代面靨,形如飛鶴狀,翅羽觜距,無不畢備,亦草之奇者。草蔓上春生,雙蟲常食其葉。土人收於奩粉間飼之,如養蠶法。蟲老不食而蛻為蝶。蝶,赤黃色,女子佩之如細鳥皮,號為媚蝶。郭子橫記:「勒畢國獻細鳥,以方赤玉籠盛數百,形大於蠅,狀如鸚鵡,聲聞數百里之間,如黃鵠鳴也。國人以此鳥候日晷,亦曰候日蟲。帝得之,旬日飛盡。明年,有細鳥集於帷帟,或入衣袖,因名蟬衣。宮內嬪御有鳥集其衣者,輒蒙愛幸。至武帝末,稍稍自死。人服其皮者,多為丈夫所媚。」余訪花子事,如面光眉翠、月黃星靨,其來尚矣。〈面光具無名詩集:「月黃星靨,娥黃婺靨。」皆類。〉然事之相類者,見《拾遺》引:「孫和悅鄧夫人,常置膝上。和月下舞水精如意,誤傷夫人頰,流血染袴,和自舐瘡。太醫曰︰『獺髓雜玉及琥珀屑當滅痕。』購以百金。有富春漁人云︰『獺,神物也,取則逃之,伺祭魚時,有鬬死穴者,枯骨可合舂以滅痕。』和乃作膏,琥珀太多,痕未滅而頰有赤點,細視之,更益其妍,諸嬖要寵者,以丹青點頰而後進幸。」〈又宋武帝壽陽公主,人日,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後効為梅花粧也。又書云︰「以丹注面曰的。」此本天子諸侯有羣妾者以次進御,有月事者,上御不口說,注此於面。〉一說︰上官昭容自製花子,以掩黥處。〈昭容,儀之孫名婉兒。天后時,忤旨當誅,惜其才,不殺而黥之。〉又云︰天后每對宰臣,令昭容臥於牀桾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李〈忘名〉對事,昭容竊窺,上覺,退朝,怒甚,取甲刀劄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有集二十卷,詩在集中。玄宗收取其詩,彙集之,令張說為序。集賢故事,舊宣索書,皆進副本。無副本者,則促功寫進。後亦不能守其事。如上官昭容,舊無副本,因宣索,便進正本庫中。今闕此書矣。〉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______
舊的筆記
6 鶴草
原文
鶴草,蔓生,其花麴塵色,淺紫蔕,葉如柳而短。當夏開花,形如飛鶴,觜趐尾足,無所不備。出南海,云是媚草,上有蟲,老蛻為蝶,赤黃色。女子藏之,謂之媚蝶,能致其夫憐愛。
筆記

1. 蔕,音「地」。一般字典查不到,根據康熙字典的解釋:

《唐韻》都計切,音帝。《玉篇》草木綴實也。《說文》瓜當也。《張衡·西京賦》蔕倒茄於藻井。《註》蔕,果鼻也。又《韻會》當蓋切,音帶。草木根也。又《集韻》與同。《前漢·賈誼傳》細故蔕芥,何足以疑。《註》蔕芥,小鯁也。《正字通》俗作慸。◎按蔕芥之蔕,顏師古音蠆,《唐韻》諸書皆醜邁切,果鼻之蔕,音帝,音帶,古人必有所據,末可非也。

2. : 查到三個解釋
(1) 貓頭鷹頭上的毛角。說文解字:「觜,鴟舊頭上角觜也。」

(2) 鳥嘴。通「嘴」。廣韻˙上聲˙紙韻:「觜,喙也。」文選˙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距,終得擅場。」薛綜˙注:「喻七雄為鬥雞,利喙長距者,終擅一長也。」唐˙李白˙壁畫蒼鷹讚:「觜銛劍戟,爪握刀錐。」

(3) 泛指人、獸或器物的口。通「嘴」。南齊書˙卷三十四˙劉休傳:「覆背騰其喉脣,武人厲其觜吻。」元史˙卷七十九˙輿服志二:「水瓶,制如湯瓶,有蓋,有提,有觜,銀為之,塗以黃金。」

3. 維基百科對鶴草的解釋
鶴草(學名:Silene fortunei)為石竹科蠅子草屬的植物。分布在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山東、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南部、福建、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2,0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平原、低山草坡及灌叢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屬: 蠅子草屬 Silene
種: 鶴草 S. fortunei

別名: 蠅子草、 蚊子草、 野蚊子草

2017年7月19日 星期三

《玄奘三藏圖》、經卷、拂塵、傘、與香爐


今年二月初到故宮南院參觀〈日本美術之最〉特展,仔細觀賞東京國立博物館特藏《玄奘三藏圖》,有幾樣小東西特別引人注目: 經卷、拂塵、傘、與香爐。
     玄奘右手當胸持著經卷、背上擔負的經卷,是他行走如此千里迢迢艱辛道路的動力。常常出門前,我會想到這幅畫,問自己,這次出門,是要去甚麼地方取甚麼經?
     左手持拂塵,實用目的是搧涼、驅趕蚊子?維基百科的基本解釋如下:
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這幅畫像中拂塵的特點之一是漫漶的塵尾,可以比較西安大雁塔內的《玄奘負笈像》,就可以察覺。此外塵拂的發音和「臣服」、「沉浮」一模一樣,此巧合無意間點到佛教的人生觀點。





推薦閱讀:
https://read01.com/d0aRn7.html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玄奘畫像原作《玄奘三藏像》,高精度數位後背掃描。此畫為日本重要文化財產,工筆重彩,色澤典雅。據記載為我國宋代無名畫家所繪,鐮倉(1185-1333)後期,由當年到中國的日本僧人,帶回日本國流傳迄今;也有資料上說這幅畫的作者,是日本鐮倉時代宮廷畫家高階隆兼。《玄奘三藏像》  日本-鐮倉時代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絹本著色  135.1CM×59.9CM   鐮倉時代 14世紀   東京國立博物館

    本圖描繪的是身負塞滿經典典籍的笈,穿著綁腿踏著草鞋的遊僧。僧人打扮的上部蓋有大型的圓形笠,香爐從此處垂下。僧人脖子上戴著骷髏串成的項鍊,腰上配刀,右手執佛塵,左手持經卷,舉步向前。背景繪有綿延的山嶺。

    據說這樣的姿態,表現的是為了求法從中國越過中亞的沙漠抵達印度,並在印度各地巡遊終於獲得諸多經卷並將其帶回中國的玄奘三藏之姿。玄奘三藏的畫像,除了此類旅行之姿外,還有手持被稱為梵筐的印度式折本經典的立像,以及端坐於禮盤上的坐像,共3種,本圖是現存的玄奘像的代表性優秀作品。

    畫像中眼鼻及口唇處纖細的描寫,栩栩如生,肌膚部分的輪廓線條採用褐色,沿著線條施有同色系的淡色暈染表現出立體感的描寫手法,衣服及笈等主要部分採用綠、群青、褐色等冷色系的色彩,多用白色的纖細色彩圖案及對細節部分的描寫等特點,可謂是深刻地反映了與宋至元時期佛畫、特別是製作於中國寧波舶至日本的一系列佛畫相通樣式的作品例。

 (◎注:以上三段說明文字,引自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官網)

畫中的玄奘大師,赤足芒履,身負滿載佛經的行笈,前懸燈盞,生動表現了玄奘日夜兼程、堅定取經的形象,使人們對這位跋涉數萬里、歷盡艱辛的文化交流使者,產生由衷的崇敬和欽佩。畫面135.1 x 59.9CM,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這幅古畫流傳已久,並被佛教界、史學界所廣泛接受;曾登上過各種歷史課本和史學著作,連今天西安大雁塔內的《玄奘負笈像》碑刻,都是以此為藍本雕刻的。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柳橋水車圖屏風》 中的水車

《柳橋水車圖屏風》 中的水車
今年二月初到故宮南院參觀〈日本美術之最〉特展,展中有來自東京國立博物館特藏《柳橋水車圖屏風》。近日翻閱此展的專書《日本美術之最 : 東京、九州國立博物館精品展》,詳細閱覽此圖的細節(198-201),發現水車結構十分特別。先看軸中的小輪子並不對稱,仔細數一下,是14(28短軸),而非16個。這是有趣的工法,不知如何分割成7的倍數?


東京國立博物館有此圖的細節圖像檔案, webarchives.tnm.jp/imgsearch/show/C0066289



另一圖很類似,但不完全一樣,水車的輪子下圖與資料出處: http://spmoa.shizuoka.shizuoka.jp/japanese/amaryllis/no_106/05.php
《柳橋水車図屏風》 京都国立博物館蔵
水車は左隻左端に描かれているが、その周囲には蛇籠(籠に石を詰めて護岸などに使用する)も3つ描きこまれる。また蛇籠は右隻左下にも描きこまれる。水車も蛇籠も、胡粉で盛り上げた上に金を施しており、鑑賞者に工芸的な印象を与える。水車を支える杭や蛇籠の周りの杭にも金箔が使われており、ほとんど金の土坡と一体化しているようにさえ見える。

 




京都国立博物館蔵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20170516筆記: 《金石昆蟲草木狀》之底野迦

20170516筆記: 《金石昆蟲草木狀》之底野迦
如李惠林等學者的觀察,《南方草木狀》提到的乞力伽如果是西方萬靈藥Theriac一字的音譯,而此字的中文名稱有:乞力迦、底也迦、格林丸、底也伽、須那伽、的里也加、德力雅噶;當中最常見的音譯是底也迦,那麼應該與我最近翻閱的《金石昆蟲草木狀》當中
一筆資料「底野迦」是一樣的音。
     《金石昆蟲草木狀》是明代女畫家文俶的畫作集結。文俶以《本草品匯精要》為底稿,繪成《金石昆蟲草木狀》,內容包含金石、昆蟲、草、外草、外木蔓、木、菜、果、米穀,共計一千三百一十六幅彩圖。我手上的書,是由世界書局出版,一千三百多幅珍貴彩圖善本珍藏於國家圖書館。
    《金石昆蟲草木狀》第一冊中的資料「底野迦」,文字說明如下:

底野迦取自牛黃。見《圖經本草》:「凡牛有黃者,毛皮光澤,眼如血色,時復鳴吼,又好照水,人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水中,既得之,陰乾百日. . . . 又有底野迦,是西戎人用諸膽和合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今南海或有之。」 (124)

依照引用《圖經本草》的文字,底野迦可能來自西戎人,也就是古代對西方部落的通稱,依照文俶畫的圖片,獻給帝底野迦藥丸的人穿著確實不同,很像是「西戎人」。可以推論,古代來自西方的萬靈藥,傳到中亞,透過「西戎人」,引介到中國。
     《圖經本草》的文字中還提到「今南海或有之」,可見在明代,甚至更早,南方已有底野迦;依此推論,《南方草木狀》提到的乞力伽是底野迦或是西方萬靈藥Theriac的可能性極高。



書目
Li, Hui-Lin. Nan-fan Ts’ao-mu Chuang: A Fourth Century Flora of Southeast Asia.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Commentar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文俶。《金石昆蟲草木狀一》。世界書局/編纂。台北:世界書局,2013年。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20170514《南方草木狀》筆記: 序言的兩種翻譯


《南方草木狀》序言如下:
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最為奇。周秦以前,無稱焉。自漢武帝,開拓封疆,搜來珍異,取其尤者,充貢。中州之人或昧其狀,乃以所聞詮敘,有裨子弟云爾。

李約瑟的翻譯如下:
Nan Yüeh and Chaio-chih have the most extraordinary plants of all the four border areas of the empire. No knowledge of them existed before the Chou and Chhin periods. But from the time of Wu Ti onwards, the Han dynasty set up Vassal States beyond the frontiers, so that the best products of the land were selected and sent as tribute to the imperial court. People in the central provinces generally have no idea of the form (and aspect) of these plants, so that I have set down herein, with explanations in due order, all that I have heard, for the benefi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英文翻譯: 參考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 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art I: Botany. p. 451)

李惠林的翻譯如下:
The plants of Nan- Yüeh and Chaio-chih are the most interesting of the four borderlands. They were not known before the Chou and Ch’in dynasties. Since the expansion of territories undertaken by Wu Ti of Han, the rare and precious kinds were sought and brought in, and the best were used as tributes. As people of the central regions [China] are often unfamiliar with their nature, I hereby record and describe these from what I have heard, for the benefit of further generations. (p.32)

細細分析差異:第一,「南越交趾,植物有四裔最為奇」,所謂奇者,李約瑟的翻譯(以下簡稱N)extraordinary李惠林的翻譯(以下簡稱L)the most interestingN譯比較能夠凸顯所謂的奇特之性質。
     第二,周秦以前,無稱焉」,當中的無稱焉,並不容易理解,NNo knowledge of them existedLThey were not known相近,但我覺得用名詞知識(knowledge)的表達更完善。
     第三,自漢武帝,開拓封疆,搜來珍異,取其尤者,充貢」,L譯精簡有力,特別是the rare and precious kinds were sought,強調中國帝王重視珍異的植物,所以成為重要的進貢。
     第四,中州之人或昧其狀,乃以所聞詮敘,有裨子弟云爾」,所謂的中州之人,NPeople in the central provincesLAs people of the central regions [China],顯然後者比較能掌握中國歷史與地理脈絡;此外或昧其狀一語,Lare often unfamiliar with their nature,精簡且貼切。
     不論是N譯或L譯,都點出一個重點,此書的作者只是「聽」(heard)到書中記載植物的資訊,而非實際考察或研究,也可以說作者並沒有親自到南方作田野調查!

書目
Li, Hui-Lin. Nan-fan Ts’ao-mu Chuang: A Fourth Century Flora of Southeast Asia.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Commentar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Needham, Joseph.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 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t. 1. Botany. Taipei, Taiwan: Caves Books, 1985.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20170510 《南方草木狀》筆記: 抱木的產地


唐·段公路《北戶錄》記載:「抱木產水中,葉細如檜,其身堅類柏,惟根軟,不勝刀鋸,今潮州、新州多刳之為屟。」依照唐朝行政區劃分,潮州、新州都屬於廣州,也就是今日廣東廣西附近,當時有水松的氣根製作的抱香履。

     依照《南方草木狀》記載,所謂的抱木產地是大秦、扶南:「出扶南、大秦諸國。泰康六年,扶南貢百雙 . . . 」不過,所謂的大秦,是一個十分籠統的說法,李惠林的說法如下:

The mention of these countries together indicate that Ta-ch’in is used here only to indicate foreign origin and not to be taken literally as meaning the Eastern Roam Empire. It may be that Glyptostrobus, now confined primarily Kwangtung and Fulien in the cultivated state, was much more wide-spread in southeastern Asia some one-thousand six-hundred years ago. Also, although it is quite certain that Glyptostrobus is indicated here, the possibility of some other unknown tree cannot be entirely ruled out.  

照此觀點,大秦可能泛指來自國外,而非特指當時的東羅馬帝國。推論,古代東南亞地區應有很多水松。李惠林也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但書,前面分析都是在「抱木」是水松的氣根,但是不排除有其他可能。言下之意,如果另有所指,這種樹木也有可能是從東羅馬帝國區域引進?
    
書目
Li, Hui-Lin. Nan-fan Ts’ao-mu Chuang: A Fourth Century Flora of Southeast Asia.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Commentar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Needham, Joseph.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 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t. 1. Botany. Taipei, Taiwan: Caves Books, 1985.

李約瑟著,李學永譯,《中國植物學史》,臺北:中華科技史學會,2017
南越筆記》,引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晉書》引用《維基文庫》 https://zh.wikisource.org






2017年5月9日 星期二

20170509《南方草木狀》筆記: 「抱木」是甚麼樹?



     清.李調元《南越筆記》 卷六:

粵中婢媵多著紅皮木屐,士大夫亦皆尚屐。沐浴乘涼時,散足著之,名之曰散屐。散屐以潮州所制拖皮為雅。或以抱木為之。抱木附水松根而生,香而柔韌,可作履,曰抱香履。潮人刳之為之,輕薄而軟,是曰潮屐。或以黃桑苦楝亦良。 香山土地卑濕,尤宜屐。其良賤至異,其制以別之。新會尚朱漆屐,東莞尚花繡屐,以輕者為貴。廣州男子輕薄者,多長裙散屐,人皆呼為「裙屐少年」以賤之。」

這則筆記提到,南方人除了用抱木,也用黃桑、苦楝等樹材做木屐;用抱木作的木屐,稱作抱香履,此說法和《南方草木狀》相同,但是抱木是甚麼?
  李惠林引用工藤祐舜著作《日本有用樹木分類學》,提到日本木鞋製作的木料中,有六種是針葉樹木;因此可以推論中國古代也可能用相似的針葉樹木做鞋子。《南方草木狀》記載:「抱香履,抱木生於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極柔弱,不勝刀鋸,乘濕時刳而為履,易如削瓜;既乾而韌,不可理也。」因此,所謂的「抱木」很可能就是水松的「氣根」。現今水松較少,台灣常見的是落雨松,周邊常見許多氣根,也許可以試試看,製作一雙落羽松抱香履!
   以下是維基百科資料:
水松(學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為柏科植物。水松主要在中國生長,少數分布在越南與寮國,為水松屬唯一一種,是孑遺植物。水松在白堊紀至新生代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第四紀冰河時期後期在歐洲、美洲、日本及各地滅絕,現僅存化石。水松主要在中國生長,分布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和福建中部及閩江下游、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廣東東西部、福建西北及北部、四川東南部、廣西及雲南東南部也有零星分布,也有少量分布於越南及寮國。水松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IUCN紅色名錄中極危物種。分布中國的野生水松總株數不到1000株,而且數量不斷減少,中國以外的水松則更少,越南得樂省(Dak Lak)的農業暨農村發展廳於201296日,公布成立水松植物棲息地保護區管理處。根據記錄,現在世界上存在的水松分布地區只限於中國、越南與寮國。在越南,只有得樂省還存在兩個水松群體,數量低於200棵。根據IUCN紅色名錄報告指出,鑑於目前數量的下跌趨勢,在不久的將來水松可能成為野外絕滅物種。




此外,《南方草木狀》第49筆資料記載「水松」。

書目
Li, Hui-Lin. Nan-fan Ts’ao-mu Chuang: A Fourth Century Flora of Southeast Asia.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Commentar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Needham, Joseph.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 6. Biology and biological technology. pt. 1. Botany. Taipei, Taiwan: Caves Books, 1985.

李約瑟著,李學永譯,《中國植物學史》,臺北:中華科技史學會,2017
南越筆記》,引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晉書》引用《維基文庫》 https://zh.wikisource.org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20170507《南方草木狀》筆記: 無漏子


昨天參加科技史學會五月會議,張之傑老師帶了前幾年的學會學刊送我,一回家我快速瀏覽一次,從第十三期翻閱到第十七期,發現很多寶藏。第十三期紀載200912月李學勇老師的演講摘要與幾個答問,摘要提到:

《本草綱目》所載無漏子、鳳尾蕉,歷年來每多混淆。李教授利用台大圖書館之中、日文舊書籍,解析以訛傳訛經過,證實無漏子及中東地區食用已久的椰棗,亦即《本草拾遺》等所載的波斯棗、《南方草木狀》所載海棗。椰棗,埃及古語作bunnu,當為「無漏」之對音。至於鳳尾蕉,並非無漏子異名,而是蘇鐵古稱。

李學勇老師這次演講的內容發表在《科學史通訊》33期,他有引用幾張插圖,如下:

圖一:A、明萬曆版(1603)《本草綱目》中的無漏子;B、日本(1931)仿錢衙版(1640)《本草綱目》中的無漏子;C、台北影印張紹棠(1885)版《本草綱目》中的無漏子。

圖二、《植物名實圖考》中的圖:A. 無漏子;B. 鐵樹果;C. 鳳尾蕉;圖三、日本
《內外實用植物圖說》(1907)中的圖:A. 棗椰子;B. 鳳尾蕉;圖四、琉球吳子善《質
問本草》(1837)中的鳳尾蕉(鐵樹)。
       
李時珍可能沒有看過中東海棗,仍以文獻中提到的無漏子為名,Laufer, Berthold. 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u也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過,證實《本草綱目》中的「無漏子」應該指的是「棗椰子」(Pheonix dactylifera)。
       《南方草木狀》第66筆資料記載「海棗」,李惠林註解中提到其他中文名稱:波斯棗、千年棗、萬歲棗、無漏子、番棗(foreign jujube)、海椶 (ocean palm)、苦魯目 (khurma) (p. 124)
  不過,《南方草木狀》所載海棗 (我的舊筆記附加如下)有點誇張就是,值得商榷,例如,若照文字解釋,文中提到「實甚大,如柸盌,核兩頭不尖,雙卷而圓」,倒是比較像是描述椰子?

書目
李學勇。〈《本草綱目》中的無漏子與鳳尾蕉〉,《科學史通訊》(2009)vol33: p. 16-25
《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2009) vol 13: p.131-132
Li, Hui-Lin. Nan-fan Ts’ao-mu Chuang: A Fourth Century Flora of Southeast Asia. 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Commentaries.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Laufer, Berthold. Sino-Iranica; Chinese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 Chicago : [s.l.], 1919.






2015年筆記
原文
海棗,樹身無閑枝,直聳三四十丈,樹頂四面共生十餘枝,葉如栟櫚,五年一實。實甚大,如柸盌,核兩頭不尖,雙卷而圓,其味極甘美,安邑御棗無以加也。泰康五年,林邑獻百枚。昔李少君謂漢武帝曰:「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非誕說也。」
筆記
1. 1 = 10, 1 = 10, 1 = 10分, 1尺約30公分,1丈約300公分 (3公尺)。所以這個巨大的海棗樹約90-120公尺。真的好高喔! 可能有20層樓高。(可能有誤或是誇大!)
2.果實大如柸盌,直徑20公分。也是大得嚇人。
3. 安期生(?-?),琅琊人。方仙道術士,秦漢間傳說中的仙人,曾賣藥於東海邊。關於他的記載,以《史記》為最早。《史記·樂毅列傳》評述漢初黃老之學時說:「樂臣公學黃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樂瑕公,樂瑕公教樂臣公。」 《史記·封禪書》記載,方士李少君曾語漢武帝曰:「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於是漢武帝「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漢劉向《列仙傳》說他是秦朝方士,成仙於漢朝。
4. 海棗(學名:Phoenix dactylifera),又名椰棗、波斯棗、伊拉克蜜棗、無漏子、番棗、海棕、仙棗等,為棕櫚科刺葵屬的植物。棗椰樹具有耐旱、耐鹼、耐熱而又喜歡潮濕的特點。樹齡可達百年。果實產量高,是中東一些國家的重要出口農作物。椰棗樹在阿拉伯神話中具有重要地位,沙特國徽的上方就是椰棗樹。作為一種外來植物也十分受希臘人的喜愛,常常用其枝葉形狀裝飾在神殿的四周,另外椰棗的營養價值高,亦被稱為沙漠麵包,伊拉克人則稱椰棗為綠色金子。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棕櫚目 Arecales
科: 棕櫚科 Palmae
屬: 刺葵屬 Phoenix
種: 海棗 P. dactylifera


5. 波斯棗  原產於波斯,唐時傳入中國。段成式據 ​​波斯語xurman譯為窟莽,宋代譯為紇莽。《酉陽雜俎》稱波斯棗樹長三四丈,圍五六尺,葉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華,狀如蕉華,有兩甲。漸漸開罅,中有十餘房,子長二寸,黃白色,有核,熟則子黑,狀類乾棗,味甘如飴,可食。《嶺表異錄》載:廣州有一種波斯棗,木無旁枝,直聳三四丈,至巔四向,其生十餘枝,葉如棕櫚,彼土人呼為海棕木,三五年一著子,每朵約三二十顆,都類北方青棗,但小耳。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八《木篇》。
(唐)劉恂:《嶺表異錄》卷上。